校訓,并不如“訓令”般嚴肅,而實為一種人文積淀,展現(xiàn)的是大學之氣度。欲對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精神特質有一個簡明概要的認知,過于龐雜的信息往往會令人眼花繚亂,不得其要。然而品讀校訓,卻能夠讀出一所大學的精神內核。
誠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辦學者在學校初建時就明文訓令,雖年代久遠,但古意盎然間仍生機勃發(fā);武漢大學的“自強,弘毅,求是,拓新”則是辦學者將業(yè)已形成的校園精神提煉而成,從而歸納現(xiàn)實,指引將來,復旦大學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更多展現(xiàn)的是學校的人文氣質與辦學理念;北京舞蹈學院的“文舞相融,德藝雙馨”更多打著學科特色的深刻烙印。然而無論由何種途徑得來,也無論展現(xiàn)學校的何種特色,校訓,都是歷經(jīng)時光淘洗與歷練后所凝結的最精華的思想。品校訓,如讀校史、如觀校景、如識校風,寥寥幾字,一所大學的辦學傳統(tǒng)、教育理念、文化氛圍、學科特色與學子氣質便躍然紙上,或簡約樸實,或古樸厚重。這份大學無形的精神財富,對內是一種文化向心力,對外則是學校個性和精神面貌的縮影,實乃大學之魂。
然而當前,校訓“同質化”之風益盛,縱觀高校校訓,“團結”、“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已成校訓的“高頻”詞匯。不顧本校實際或不辨本校風貌,盲目口號式的校訓,實則是對校園文化的污損,勸勉作用更無從談起。立意深刻、傳承文化,反映大學之追求、學子之氣質的校訓,才能謂之好校訓。于此,筆者暫取六所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的大學校訓共同賞析,于校訓間,品讀中山之氣質、南師之品行、川大之理念、法大之不凡、南開之風氣、河大之目標。
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中山大學
原文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含義: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
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這塊革命熱土上創(chuàng)辦了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在當年廣東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先生親自確定并手書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十字校訓,其現(xiàn)代意義也就是中山先生告誡學生的“革命不忘讀書,讀書不忘革命!睙o論是原來的廣東大學還是現(xiàn)在中山大學,也無論如何滄海桑田,這十個字已經(jīng)成為每個中大人的心靈支柱。
廣州自由濃郁的氣質為中大人踐行“博聞”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而在其基礎上的“篤行”則更為人所稱道。不尚空談,也不喜夸大宣傳或“作秀”——中大對許多或可成為展示“亮點”的工作和成就淡然處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各大高校紛紛比拼大學排行、SCI名次的喧囂之中,更是發(fā)出一聲“中大精神”的清音。即使是聲名顯赫的體育冠軍、文娛明星,在中大也過著相當平靜的生活!按髮W是一個學術共同體”,這是校長黃達人眼中辦學的最根本理念,在此理念之下,中文系本科生實行四年導師制,大一百篇作文、大二八篇書評、大三學年論文和大四畢業(yè)論文。建校八十余年,歷史蹁躚,但嚴謹治學、知行合一仍然是中大人心中常駐的精神種子。
南京師范大學:正德 厚生 篤學 敏行
南京師范大學
“正德”源于《尚書·大禹漠》,意即“端正德行”。《左傳》對“厚生”解釋為:“薄征強,輕賦稅,不奪農時。令民生計溫厚,衣食豐足”。“篤學”即老實認真做學問!懊粜小奔从掠趯嵺`,善抓機遇。
南師是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fā)祥地之一,在她的辦學史上,從來不乏名師。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陳鶴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吳貽芳、藝術大師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諸多名家大師曾在此執(zhí)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此潛心耕耘,著書立說,培育后學。“篤學”至此,南師大的學子在這如畫風景與如云名師的熏陶之下,也自有一股飄然清逸的氣質。
“人本”與“德行”思想是師范類高校的共同靈魂。華中師大的“立德樹人”,湖師大的“仁、愛、精、勤”,與南師大的“厚生”一樣,無不傾注著濃烈的人性光輝,激勵著未來的師者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品格厚待學生,感化學生。在1902年創(chuàng)建三江師范學堂以后的十余年間,南師開女禁,首創(chuàng)大學男女同校,開全國暑假學校之先河,這些對我國原有的封建教育制度所進行的大膽而具有開拓性的實踐與改革,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而現(xiàn)在,南師的轉專業(yè)政策較很多高校都更容易也更人性化:每年4月都有轉專業(yè)考試,允許30%的學生自主轉專業(yè),一般只需大一課程全部及格,通過轉專業(yè)考試即可在大二轉到新專業(yè)。
四川大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學
語出林則徐書室的一副楹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即要象大海能容納無數(shù)江河水一樣的胸襟寬廣,以容納和融合來形成超常大氣。
提起四川,不得不提到火鍋。細火燉制的湯底,以選料講究的湯鹵調制,上得桌來,各色菜品在滾沸中盡展美味。這樣一份精心醞釀后的淋漓與包容,正似川大的寫照。
川大以1896年創(chuàng)建的四川中西學堂為肇端,彼時,她堅守著老校訓“精韌不怠,日進有功”的精神內核,不斷精心夯實著基礎,在中國大學合并大潮之前成功擴張。及至今日,歷經(jīng)“兩院入堂”、“三水匯流”,前后融匯了不少蜀中名校精華后的新川大,漸入佳境。各學科如眾水相聚,相互融匯,從而不斷產(chǎn)生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2005年,百年的川大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新校訓,恰如其分地勾勒了學校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和學術精神,其中更恰巧暗嵌“川大”二字。
西南名都,竹溪佳處,勝在望江樓——川大校園內,自然名勝,人文薈萃,相得益彰。有人言,蜀地風景過于秀美,氣質過于安逸,人長在此易滿足懈怠。其實不然。200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內乙肝歧視第一案”便是川大師生們共同發(fā)起的一項大型公益法律維權行動。2003年之前,中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不能被錄用為公務員,且在找工作過程中也處處被拒,遭受歧視!耙詰椃ǖ拿x起訴”——這群熱血的川大法學院師生通過不懈努力,無償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提供法律援助,最終慢慢改變了用人單位、廣大群眾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政府也通過修改條例,改變了一律拒絕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態(tài)度。
中國政法大學: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國政法大學
“厚德”出自《易經(jīng)》:“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格物致知”出自《大學》:“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法大的精神永遠充滿著一種桀驁不馴的活力,一種直透事物本質的力量,她是高貴的、美麗的、自信的,她‘只向真理低頭’,她以一種獨特的氣質影響著中國的法治進程!本W(wǎng)絡上廣泛流傳著法大王涌教授的這番話?梢哉f,這段話是對法大氣質的整體概括,也是校訓的生動體現(xiàn)。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司法類高校,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法大與共和國共同成長。今日的法大,不憚于以“走進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享受全國最好的法學教育”為招生用語,因為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她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尤其是法學科整體優(yōu)勢突出。溫家寶總理亦稱“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們全國最高的培養(yǎng)法律人才的學府,學校承擔著重大而特殊的責任”。2009年教育部學位中心的“法學學科評估高校排名”中,學校的法學專業(yè)更是在全國排名第二。
“人要厚德、學要明法、求要格物、心要致公”——今日,軍都山下,小月河邊的莘莘學子享受著從五十年榮辱興衰總結得來的校訓的啟迪與潤澤!盁o論法科還是非法科學生都要通曉法律,具備法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是法大對學子的特殊要求。濃郁的學術氛圍,則往往是人們邁入政法大學首先感受到的校園氣息。法鏡、法鼎、拓荒牛、法治廣場,細節(jié)間,法大人“經(jīng)國緯政,法澤天下”的不凡氣度亦展露無疑。
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南開大學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zhèn)!叭招略庐悺,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币饧磁c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
南開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洗禮,“七七事變”后日軍專門轟炸南開,使數(shù)十年慘淡經(jīng)營的校產(chǎn)毀于一旦。即使這樣,首任校長張伯苓先生仍矢志不渝:“敵人所能毀者,南開之物質,南開所不能毀者,南開之精神!
南開精神,正是一種淑世為公、務實苦干、開放求新的精神,并以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核心理念。1919年,南開大學成立,張先生在南開定“公能”為校訓,他希望南開能夠培養(yǎng)有改造國家改造社會為人民謀福利的“干才”,而不是獨善其身的白面書生?v觀當時各類學校的校訓,除南開外,無一在校訓中提出以“能”為主要要求的。
延續(xù)著張先生辦學宗旨的遺風,南開始終重視著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動手能力的的培養(yǎng)。三星電子中華區(qū)營銷總裁對記者說:“我們喜歡南開大學的學生,他們合群,團隊意識強,一事當前,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出風頭,而是團隊的榮譽與利益!痹谔旖蚰ν辛_拉,南開學子更是占據(jù)了研發(fā)部成員的40%左右,并因“知識基礎扎實,創(chuàng)新能力強”而廣受賞識。難怪南開的校友在回憶南開的時候,總離不開實干和踏實!澳祥_精神表現(xiàn)于行動者,是腳踏實地。南開校友做起事來最忌的是只說不做,浮夸粉飾。與其做大而空洞的宣傳,不若任小而實際的工作!
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大學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焙x是:通過學習實踐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并將美好道德推己及人,必須達到完美境界而毫不動搖。
“夫國之強,強于學,一省亦然!痹谥腥A民國剛剛成立的1912年,正是由于當?shù)匾慌凶R之士的這個信念,河大才在“七朝古都”開封得以成立。彼時的河南,雖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但昔日東京繁華早已褪盡。委身小鎮(zhèn)的河大,潛心學術,不事浮華,建國前期,國立河南大學便蜚聲海內外。
作為中國最早的“留學歐美預備學!敝坏暮哟,起步便已超前。然而在1950年代的“院系調整”中,隨著強勢學科紛紛“出走”至武大、中南財大等高校。伴隨著一批高校的崛起,河大卻坎坷百般。
即使這樣,“止于至善”的河大并未一聲嘆息。雖然自身實力有限,但河大從未放棄每一次請“外腦”幫助學校學科建設的機會。從2004年起,河大與中科院和社科院簽署合作協(xié)議,每年邀請“兩院”的博士生導師來河大開設近百門課程,此外,還有很多跟隨“兩院”教授完成項目的機會。雖身處中原腹地,在此平臺之上,河大師生卻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信息,聆聽到最權威的專家觀點,繼而不斷攀登學術高端。
好的校訓之于大學的意義,正如信念之于人的意義——人無信不可以正言行,校無訓不可以圖發(fā)展。校訓,作為一個標尺,不僅可以匡正學校發(fā)展思路,更可以激勵和勸勉師生。日觀校訓,便逐漸受其感染,慢慢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尺度,并以此來自覺衡量自己的行為,直至最終依據(jù)這一價值尺度來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行為,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
最樸實的校訓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規(guī)格嚴格 功夫到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紅專并進 理實交融
國家會計學院:堅持準則 不作假賬
重慶大學:耐勞苦 尚儉樸 勤學業(yè) 愛國家
最豪邁的校訓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博文明理 厚德濟世
湖南大學:實事求是 敢為人先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厚德博學 經(jīng)濟匡時
云南大學: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學識 成一等事業(yè)
蘇州大學:養(yǎng)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最重修養(yǎng)的校訓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蘭州商學院:博修商道
山東大學: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
西南交通大學:竢實揚華、自強不息
國外知名大學校訓
哈佛大學: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斯坦福大學: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愿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麻省理工學院:Mind and Hand(既學會用腦,也學會用手)
賓夕法尼亞大學:Leges sine moribus vanae (法無德不立)
牛津大學:Dominus Illuminatio Mea (上主是我的亮光)
悉尼大學:Sidere mens eadem mutato(盡管星物改變,我們的精神如一)